其他

中关村核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八大亮点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2016-12-20 中关村核心区

       2016年,海淀园围绕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园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园区2016年预计实现总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整个中关村示范区的40%左右。科技型企业总数超过1.10万家,占北京市七成左右,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6151家,占北京市的1/2,占全国的1/10;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继续保持在2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区内有22家“独角兽”高成长企业,占全市的54%。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优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重大项目落户海淀。

       目前,中关村核心区已经初步形成体现新经济特征、具有海淀特色、支撑海淀引领型创新发展的“高精尖”经济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亮点:

一、建立协同创新新模式

       联合北京市科委推动首都高校院所、高科技企业共建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目前该院已成立18个协同创新中心,在研项目49项,已完成52项成果转化,30项成果实现转化成立公司。分别设立协同院美国分院、协同院香港分院,并与美国密西根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展开实质性合作。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揭牌】

       共建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完成32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在京落地。其中30个项目落地在海淀,占比93.8%。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促成24个项目在京产业化,其中23个项目落地在海淀,占比95.8%。充分发挥航材院和中国航发的技术及市场平台优势,在海淀区打造石墨烯材料的跨行业产业集群。

二、构建“1+2”双创示范基地新格局

       2016年,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中,海淀凭借“1+2”模式,成为拥有示范基地最多的城市。即:北京市唯一区域示范基地——海淀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清华大学,企业示范基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同时依托“1+2”格局,全力打造高端双创核心区。


【中关村大街揭牌】

       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入驻高端服务机构48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双创风向标。中关村智造大街入驻企业产值已达30多亿元,平均每米创造产值近800万元。支持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钢铁研究总院等驻区高校、央企等建设一批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推动驻区双创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发放总规模2000万元的海淀协同创新券,支持中小微企业与200多家科研院所、实验室、科研服务机构开展合作,破解中小微企业研发创新难题。

三、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果

       2016年5月海淀区正式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标志着海淀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并开拓多项全国首创性工作。比如:被美国同行称为“开启中国知识产权运营元年”的国内首支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我国首个被国外官方机构采购的知识产权信息产品《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率先在政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开展的知识产权评议为政府有效节省财政资金;率先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基地;搭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众筹平台等。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授牌】

四、建立健全面向创新创业的市场化基金体系

       园区累计设立基金41支,总规模超过170亿元,地方财政出资3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43亿元,放大5.6倍。其中,会同北京市科委、北京大学共建协同创新母基金总规模增至12亿元。另外,中关村并购母基金成立两个月,一期计划募集100亿元人民币,实际已超募至120余亿,通过与参与母基金的中关村领先科技企业联合设立子基金的方式,最终将支持1500亿-200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


【中关村并购母基金签约仪式】

五、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新机制

       依托四季青军民融合产业园、北理工军民融合创新园、玉泉慧谷信息安全产业园,打造“一体三园”为核心的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聚焦八大军民融合产业,构建八大服务平台,建设“军地双方协调机制,军民先进技术发现、对接和验证机制,军民先进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军地资源整合机制”,建立健全军地会商制度、军地军民融合联络处,形成深度融合的“直通车”工作机制。


【四季青军民融合产业园】

六、京津冀协同创新取得新成效

       率先探索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区域研发创新联动、成果转移转化联动、产业联动和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先行示范区。特别是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创新创业生态已经初步建立。中科院成果转化(秦皇岛)基地已引进12家科研院所的19个项目入驻;中关村意谷(秦皇岛)创想空间开始运营,已入孵项目68家;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秦皇岛分园开业运营,10余家企业入驻。


【中关村意谷(秦皇岛)创想空间】

七、着力打造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

       在“引进来”方面,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区域内设立总部型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40家,占示范区总数的40%;全区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外资研发机构达350家,占全市的62%。


【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在海淀成立】

       在“走出去”方面,国际创新资源和市场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区内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额由2009年的37亿元大幅上升至505亿元,占示范区七成以上。核心区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制定国际标准88项,国家标准356项,制定国际标准数量占全市的80%。

八、加快推进创新成果全面共享


       当前,园区有很多创新企业服务于民生领域,很多科技项目被应用到民生领域。仁创科技的生泰砂基透水砖、德威华泰的水循环代谢系统技术、普泉科技的痕量灌溉等绿色生态技术被广泛应用;百度、搜狗、云知声、矿视科技等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快速前行,滴滴出行、摩拜单车等企业打造分享经济,提供绿色出行。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整体提升了城市的创新性、科技感和舒适度。


【旷世科技人脸识别系统】

       下一步,海淀园将着力提升五个方面的创新能力,推动核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提升前沿技术的培育挖掘能力;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培育能力;强化创新创业向新经济的转化能力;提升全球创新人才集聚和服务能力;优化拓展空间承载能力。

(来源:海淀园管委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